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早寒武世轨道驱动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太阳系历史的启示

早寒武世全球古地理图以及华南古地理重建
早寒武世全球古地理图以及华南古地理重建
(神秘的早寒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随着全球变暖,全球海平面的武世快速上升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关注的事件之一。因此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轨道驱动机制对于理解当前和预测未来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短时间尺度上(< 3 Ma),驱动其对启示全球海平面变化主要与洋盆中海水体积变化相关。候变化及一般认为,太阳冰室气候时期海平面的系历短周期变化与极地冰盖的消长密切相关。但在以两极“无冰”的早寒温室气候为主地质历史时期,海平面的武世变化可能难以通过冰川-海平面升降模型来解释。因此,轨道深时温室气候背景下短周期海平面变化的驱动其对启示驱动因素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候变化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樊太亮教授团队博士生张坦与其副导师李一凡副教授,太阳北京大学李明松研究员,系历比利时列日大学Anne-Christine Da Silva教授等合作,早寒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础研究经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研究项目的资助,选取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测井、地化、年代地层以及古生物地层资料,研究了早寒武世温室期间短期海平面升降的驱动机制以及重建了深时太阳系的混沌运动与地月系统的演化历史。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
(1)天文年代标尺将华南最早三叶虫Parabadiella huoi的首现面限定在520.11 ± 1.91 Ma,并确认了华南最早三叶虫的出现晚于西伯利亚和劳仑古陆的最早的三叶虫。
(2)早寒武世温室期的短期海平面升降可能与陆地-海洋水交换导致的陆地含水层的不平衡充排有关,而陆地-海洋水交换可能主要是由~1.5 Myr斜率周期变化控制的极向水气和热量输送主导。
(3)提出了与地球-火星之间相互作用有关的新的混沌共振模式,即~1.5 Myr偏心率:~1.5 Myr斜率,为深时太阳系可能的混沌行为提供了地质证据。
(4)重建了早古生代地-月系统演化历史,包括地-月距离以及日长。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地学刊物《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文章信息如下:Zhang, T., Li, Y.*, Fan, T., Da Silva, A.-C., Shi, J., Gao, Q., Kuang, M., Liu, W., Gao, Z., Li, M.*, 2022. Orbitally-paced climate change in the early Cambria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history of the Solar System. Earth Planet. Sci. Lett. 583, 117420. 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2.117420[IF2020=5.255]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2200056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