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激光电视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看完你就懂了

  导读:激光电视从工业产品到大众消费市场是激光近十年的事情,国内外不少企业都扮演着激光显示技术推广者的电视懂角色。

  激光电视从产品形态出现到如今的发展爆火,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看完在此期间,激光平板型电视形态从最早的电视懂CRT电视、等离子电视、发展液晶电视到如今的看完OLED甚至是QLED电视,跨域了这么多代,激光但是电视懂,随着大众消费对于电视尺寸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大,平板型电视在技术上难以突破,看完以100英寸为例,激光平板型电视通常需要20W-50W不等的电视懂售价,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发展而激光电视则以更高的性价比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早在1965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研制成功了单色激光显示器,在七五规划中,激光应用技术也成为了我国首批863科学专项之一。早其激光电视采用的是气体激光器,光束能量利用率非常低,而且水冷系统笨重,直至半导体固态激光器投入使用后激光显示技术一日千里。半导体固态激光光源具有体积小、能效高、热量低等特点,能够广泛应用在各个场景。激光电视如今能够从精密工程工具跨入到大众消费类产品,也多亏了这一项技术革新。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各家激光电视的光源参数,都写着:全固态激光光源,讲的就是这个。

  激光电视从工业产品到大众消费市场是近十年的事情,国内外不少企业都扮演着激光显示技术推广者的角色。

  索尼大法好,大伙对于索尼电视都比较了解,不过索尼在激光电视上的布局起步也很早了。2005年索尼斥资在爱知世博会上建起一个有500平方米巨幕的巨大激光影院,当时也轰动了科技界;

  2006年,我国研制出世界首台大屏幕激光电视机,国家“十一五”规划和省“十一五”规划都把激光电视项目作为重点支持专项;

  同年,三菱推出了激光电视样机,并高调进军美国市场,获得不错的反响;

  2007年,当时还在美国硅谷的光峰光电团队发明了革命性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解决了单色激光在显示上的先天不足;

  2008年三菱正式在美国市场推出最大73英寸的激光电视;

  2013年,LG在CES上展示了一款100英寸激光电视;

  2014年,海信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100英寸激光电视产品。该款电视内置VIDAA操作系统,可在距离墙面不到0.5米的空间内,投射出100英寸以上的显示画面;

  2016年,深圳市金研微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KUPA在高交会上展出了一款120英寸激光影院机,投射比达到0.23,距离墙面40cm即可投射120英寸,再一次刷新了激光电视在消费市场的最大尺寸;

  2017年成都微投厂家极米科技推出了3款激光电视,其中T1为双色4K激光光源,这也是首次在家用品类上使用双色激光,不过79999元实乃土豪的玩具;

  同年,科技圈的“鲶鱼”小米旗下米家品牌发布米家激光电视,售价9999,首次将家用激光电视价格拉下10000元。

  至此,虽然米家这款激光电视被不少同行称之为“激光圈的微投”,其亮度一直遭人诟病,生造一个光源亮度5000流明实测亮度仅1400流明左右。但是笔者认为其诞生的意义远大于市场接受程度本身,激光电视破万元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回顾液晶电视的发展历程,2005年,32‘’的夏普液晶电视首次将至万元以内,到了2010年全球电视出货量突破2亿台,激光电视下一个十年能否复制?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大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激光电视推广的主战场还是中、日、韩三国,其中最积极的可能还数国内市场。因为激光显示作为第四代显示技术,可以绕过日韩长期垄断的液晶屏幕技术,形成突围。所以国家层面上也是非常支持激光显示产业发展的。

  那目前国内激光电视产业发展情况怎么样呢?可以从三大方向去说。

  作为高度精密化的产品,激光电视的产业链也和其他产品一样分为上中下游,上游基础技术研发,如光学镜头,光学原材料;中游是方案商,负责整合资源做成光机模组,做电路板,做散热模块等等,下游是ODM渠道和终端品牌商。

  首先是技术流派,掌握专业的产品研发实力的企业并不多,如掌握荧光技术的光峰光电,掌握光机资源的金研微、视美乐,这些企业的特点是自家有实力能够做产品,同时也给行业内不少品牌商定制产品。如小米的米家激光电视就是找光峰光电定做的。

  其次就是掌握传统渠道的海信、长虹等电视厂家,扎根传统渠道非常深,有着从一线大卖场直推七八线小县城夫妻店的能力。

  还有就是新兴的互联网品牌,如极米、小米、暴风等,他们擅长互联网营销,有着巨大的粉丝群体,在产品定价上也同小米一样贴近成本定价,希望能够通过跑量的方式薄利多销。

  激光电视产业还在一个培育阶段,众多厂家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双重身份”,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也都是想把这个“蛋糕”做大,多元化竞争格局也让这个市场更加多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