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虹膜识别“解锁”智能门锁

【家电资讯-家电新闻 - 行业新闻,解锁作者:编辑】

  物联网、虹膜AI等高新科技的识别飞速发展,让智能家居掀起新的门锁浪潮。智能锁经历了从钥匙开锁到密码解锁,解锁再到指纹识别、虹膜人脸识别、识别生物识别的门锁技术变迁后,不断朝着更安全、解锁更便捷、虹膜更智能的识别方向发展,从而成为智能家居不可或缺的门锁一部分。此前处于“无人区”的解锁虹膜识别技术,也正在被“解锁”。虹膜

  智能锁技术越来越成熟

  智能锁产品因安全性和便捷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识别追捧,很多家庭开始安装智能锁。根据洛图科技(RUNTO)的报告,6年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全渠道销量已经成2017年的不到800万套,增长至2022年的1760万套,翻了不止一番。

  2017-2022年 中国智能门锁市场销量规模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数据,单位:万套

  虽然智能锁走进大众家庭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在国内发展已经有30年历史了。多年来,行业经过持续探索,技术不断迭代,产品越来越成熟。

  智能锁品牌德施曼研发中心总监桑胜伟近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10年以前,密码、感应卡是常见的开锁方式。这一时期也有指纹模块,但主要以光学为主,比较容易被复制,安全度不太高。此后,锁具开始向智能锁方向演变——一些厂家相继推出集指纹、密码、感应卡、APP、钥匙开锁等方式为一体的智能锁,“智能锁+APP”成为较常见的功能组合。2017年之后,不少厂家将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等安全性较高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家用智能锁,头部品牌更是推出3D人脸搭配金融级算法、半导体指纹或指静脉、智能猫眼等高端智能锁,识别开锁技术越来越成熟,安全度也大大提升。

  洛图科技(RUNTO)线上数据显示,2022年,人脸识别门锁线上销量同比增长达100%,市场份额从2021年1月的3.2%增至2022年12月的13.5%。德施曼和凯迪仕领跑了人脸识别门锁市场,合计份额达到40%以上。同期,指静脉锁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44%,市场份额从2021年1月的0.4%增至2022年12月的3.4%。从品牌竞争看,从2022年开始,德施曼、凯迪仕、博克等品牌均陆续完成了产品布局,打破鹿客独占市场的趋势。

  在选购智能锁上,安全性是消费者最核心的诉求。因此,无论是机械时代的钥匙、电子时代的密码和IC卡,还是生物识别时代的指纹、指掌静脉、3D人脸,每一次技术跃迁的背后,都是对安全性更高的追求。

  虽然当下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锁领域越来越成熟,但是指纹识别易复制,人脸识别易伪造,很多人发现这些生物识别技术是有缺陷的,这也让消费者对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更高安全要求催生虹膜技术

  相比之下,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的虹膜识别技术开始走进智能锁厂商的视线。

  近日,德施曼开发出第一款加载虹膜识别技术的智能门锁产品。事实上,该技术此前虽广泛应用于金融、安防等领域,但在智能锁领域应用却是第一次。

  “从安全性来看,虹膜识别可以满足消费者更高级别的安全需求。”洛图科技(RUNTO)资深分析师翟丽媛向《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说,虹膜是位于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区域,包含了丰富的纹理信息,包括血管、肌肉组织、斑点等。通常来说,在虹膜识别时需对应多达266个特征点,因此准确率极高,误识率低至百万分之一以下。同时,虹膜丰富的纹理信息也意味着伪造的难度呈现指数型增长,从而满足更高的安全性需求。且虹膜识别属于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不仅识别速度较快,而且更加方便高效,尤其在在疫情的催化下,非接触式生物识别产品得到进一步推广。

  不过,此前由于虹膜识别技术难度较大,且成本相对较高,因而一直未能在智能门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翟丽媛指出,从应用层面来看,虹膜识别存在两大难以逾越的技术难点:其一,传统虹膜技术有效识别距离范围窄,有效识别距离范围仅10cm,距离太近或者距离太远都不能识别;其二,识别高度窄,人眼要配合摄像头朝向,这些技术难点导致传统虹膜识别远未达到消费级需求。

  如今,这两大技术难点已被攻克。

  桑胜伟指出,针对有效识别距离范围窄的问题,德施曼通过光学镜头技术率先突破距离限制,有效识别距离范围从10cm拉长至45cm,识别有效范围扩大到4倍,让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便捷;针对识别高度窄的问题,德施曼为此创新虹膜自追踪识别系统,通过追踪人脸,有效快速锁定高度位置,实现了镜头自动寻人,然后通过自动对焦技术,锁定虹膜并识别虹膜。此外,德施曼还针对虹膜的特点引入了更安全的动态比对,防伪防攻击能力大大提升。

  而关于业内担心的产品成本相对较高问题,桑胜伟表示:“目前,虹膜技术相对于人脸识别确实需要更高的识别性能,所以它采用的软硬件的能力水平也更强,因此产品整体成本确实也更高一些,但仍在消费者对于智能门锁价格预期的承受范围内。”

分享



免责声明:家电资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联系方式:sikto@126.com

本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家电资讯网站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敬请谅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