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隆安娅怀洞考古新发现:人类最早使用稻的时间或再前移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穿孔石器
娅怀洞发掘A区
旧石器时代砍砸石器
显微镜下小石片使用痕迹
人头骨化石
疑似水稻植硅体
(神秘的广西古新地球uux.cn报道)据光明网融媒(通讯员 陆燕 记者 周仕兴):“人类最早使用稻的时间或再前移。”近日,南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在广西隆安娅怀洞遗址考察时说。隆安
娅怀洞遗址是娅怀一处洞穴遗址,位于南宁市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的洞考稻一座孤山上,于2014年首次发现,发现总面积约100多平方米。人类从2015年6月开始进行发掘,最早总揭露面积40多平方米,使用时间发掘深度近8米,或再文化堆积厚度约5米。前移时间跨度从40000多年到几千年,广西古新表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宁都有史前人类在这里活动。隆安
3年来,娅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连续对隆安娅怀洞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并于近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出土了一个年代距今16000多年前的完整人类头骨化石,发现了年代距今28000年前的疑似水稻植硅体,以及两处史前人类用火遗迹。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陶片、骨器等文化遗物。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螺壳、蚌壳、鱼骨,大小哺乳动物遗骸及植物等种类丰富的自然遗存。
众多文化遗物完善史前文化
娅怀洞遗址有非常丰厚的连续的地层堆积,在地层里富含了不同时期史前人类生产生活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这些遗物和遗迹,对研究先民在这个地区的生存演化发展以至跟现代的衔接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石制品是此次出土的主要文化遗物,数量达10000多件,包括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其中打制石器品占绝大多数,磨制石器极少。石制品种类包括石锤、石核、石片、工具等。工具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切割器等。此外,石制品的原料多种多样,除常见的砂岩、石英岩、石英外,还有在广西史前遗址中很少见到的燧石、玻璃陨石、水晶等。磨制石器有大石铲、石锛、穿孔石器等。
娅怀洞出土的石器总体上属于石片石器工业系统,这与岭南地区以往发现的打制石器属于砾石石器工业形成鲜明对照。但在技术和工具的行制上,跟我国北方的石片石器工业又有所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属于岭南地区史前文化中的一种新的类型。
“它不仅为研究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更新世晚期人类行为及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珍贵资料,还填补了右江流域史前文化的缺环,完善了广西史前文化序列。”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娅怀洞遗址发掘领队谢光茂告诉记者,发源于云南的右江,其流域内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尤其以广西百色旧石器闻名中外。但旧石器时代除了早期文化特征明显、年代比较清楚外,中晚期文化一直模糊不清,而娅怀洞遗址出土大量具有确切层位、年代距今50000至10000年的文化遗存填补了这一缺环。
人类头骨化石的发现弥足珍贵
众所周知,人类化石难以保存下来。尤其在南方地层里,酸性土壤让大部分化石降解,保存下来的都是凤毛麟角。隆安娅怀洞却发现了距今16000多年前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这是华南乃至中国近年来的新发现,对研究当时人的体质形态等具有重要意义。
“洞穴遗址是考古发掘里面难度最大的,像娅怀洞这样具有丰富自然遗存且堆积土中夹杂大量石灰岩石块的洞穴,发掘难度简直是难上加难。”高星认为,此次人类头骨化石的发现尤为珍贵。
在我国,更新世晚期完整的人类头骨发现很少,而且多缺乏确切年代。娅怀洞遗址出土的人类头骨化石,是华南地区迄今所发现的唯一具有确切地层层位和可靠测年的完整头骨化石,并已成功提取出DNA 。这对于研究晚更新世晚期早期现代人群的多样性、人群的迁徙与交流以及本土民族(壮族)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疑似水稻植硅体或为最早人类使用稻的证据
此次隆安娅怀洞遗址发现的20000多年前的稻类遗存,一是通过浮选发现了半粒碳化式稻粒。二是通过植硅体分析方法发现了稻的植硅体。稻的植硅体指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地下水中吸取可溶性二氧化硅而后沉淀于植物细胞内或种子里,由此形成的含水非晶态二氧化硅颗粒,是植物身体里的“结石”,可长期保存。
“人类在驯化栽培稻之前,有个很长的利用和使用野生稻的过程,所以我们要研究稻的农业起源的话,应该追溯到人类开始利用野生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告诉记者,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早的稻类遗存为10000多年,若最后能确定隆安出土的稻的植硅体及半粒碳化式稻粒是古代人类对野生稻资源开发与利用所遗留下来的话,那么这将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人类使用稻的考古证据,这对我国研究稻的农业起源乃至稻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隆安娅怀洞是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地,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很重要。”高星表示,这是我们古老的文化家园,也是我们现在进行文化发展、教育资源拓展的一个重要场所,对未来子孙后代也会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我们要努力加强对这处遗址的保护。
考古发现与基因研究互为佐证
事实上,此次隆安娅怀洞的考古发现,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课题组早前的一项科研成果不谋而合。
201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课题组以广西隆安等地的野生稻为蓝本,进行系统周密的研究后提出:分布于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表明广西(珠江流域)更可能是栽培稻最初的驯化地点,而非之前考古学研究长期认为的长江中下游区域。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指出:这项研究对阐明早期栽培稻的驯化过程和受选择的基因做出了重要贡献。栽培稻在驯化过程中丢失了许多原本存在于野生稻中的优质基因,今后可通过分子辅助育种将这些基因导入栽培稻,有望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病、抗旱等能力,这对充分利用野生水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现代水稻遗传育种改良有重要意义。
课题组在构建“栽培稻单倍体型图谱”的基础上,从全球不同生态区域中选取了400多份普通野生水稻,对它们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和序列变异鉴定,与先前的栽培稻基因组数据一起,构建出一张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的精细图谱,发现了水稻的驯化起源。
水稻驯化是从我国南方地区的普通野生稻开始,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形成了粳稻。课题组对驯化位点的鉴定和进一步分析发现,分布于广西隆安等地的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课题组绘制出了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表明广西更可能是最初的驯化地点。
经过群体遗传学分析,大致可断出栽培水稻的扩散路径:人类祖先首先在广西的珠江流域,利用当地的野生稻种,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驯化出了粳稻,随后往北逐渐扩散;而往南扩散的则进入东南亚,在当地与野生稻种杂交,产生了籼稻。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水稻的驯化栽培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业界普遍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再次证明了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展示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辉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观察丨新模式助推深水油气开发
- 中信银行芜湖分行成功举办芜湖市专精特新政策宣讲会
- 今起三天晴朗回暖 厦门岛内白天最高气温将逐日升至23℃
- 星光绽放送温暖 情暖童心向阳生
- 《行界》观察者测试解禁PV 3月21日测试
- 厦门全市刑事警情下降37.12% 圆满完成春节期间安保工作
- 安徽省肿瘤医院王圣应教授专家团队成功实施一例甲状腺癌伴甲亢致呼吸困难手术
- 中信银行马鞍山分行连续两年获评国债承销五星级单位
- 创新乡村振兴督查机制的安徽逻辑
- 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当好“主力军” 稳中求进实现提速发展
- 【长幼·寒假专刊】悦享寒假 喜迎龙年——辞旧迎新之小年
- 赏非遗 品年味 ——安徽省徽菜研究会受邀参加徽商故里合肥骆岗公园店开业及徽州非遗文化展活动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和科普的“工院力量”
- 工商银行马鞍山分行成功举办“龙腾盛世贺新春”暨“送福进万家”活动
- 中信银行马鞍山分行连续两年获评国债承销五星级单位
- 中信银行合肥蜀山支行党支部联合公共卫生中心党支部开展“传承红色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党建活动
- 元旦将至你是否准备给自己换上一张舒适的实木床呢?
- 鹰厦线上飞鼠突袭铁路线 厦门供电段即刻启动应急预案
- 今起三天晴朗回暖 厦门岛内白天最高气温将逐日升至23℃
- 厦门许多企业开工红包新意多 有的包着任务卡过关才能领红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