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兴隆洼文化

恩格斯于1884年出版的地理的兴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信息系统起源》引起了对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的广泛关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支持西方考古学界完成了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的隆洼建立,将研究重点转到复杂社会产生和早期国家起源等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文化研究上来。因为手工业生产专业化为探索文明时代或早期国家的地理的兴起源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自然引起了普遍关注。信息系统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家柴耳德(V. Gordon Childe)是支持开展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研究的最有力的倡导者。他在对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文明化进程的隆洼研究中特别强调,附属于社会上层的文化专业化手工业生产(Craft Specialization)是城市革命的重要特征。经过数十年的地理的兴发展,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研究已经成为与聚落考古学研究、信息系统墓葬研究和意识形态研究并立的支持,探索早期国家起源的隆洼最重要考古学方法。

较早的文化研究都是以早期国家和前国家的高级复杂社会如酋邦为背景的。很长时间内,专业化生产都被认为是在社会复杂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出现的。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逐渐扩大到前复杂社会和简单复杂社会,并给专业化生产下了一个宽泛的、考古学上可操作的定义:某种物品的生产者比使用者少,就可以说出现了该物品的专业化生产。新的研究表明,其实人类基本没有经历过完全自给自足的阶段,一个原始成年人,很少既自己获得食物,又自己制造工具,自己做衣服。生产出超过自己需要的物品提供给他人并接受他人生产的物品的现象早已存在,也就是说,原始的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也很早就有。

学者们当然认识到前复杂社会和简单复杂社会中的专业化生产与前国家酋邦社会和早期国家阶段的专业化生产有很大区别,因此开始将专业化生产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Costin和Deal等人将早期专业化生产命名为初级专业化(elementary specialization)生产,其特征是专业化生产与亲属集团密切相关,停留在较小的规模上,是业余从事的,大多服务于聚落内部的消费。目前,研究的焦点转向专业化形式由简单到复杂,规模由小到大的过程。学术界已经深刻认识到,加强对早期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研究是理解复杂社会高级阶段的专业化生产的前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学与其它人文科学一样,一直继承了这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优良传统,手工业生产专业化问题因此广受重视。苏秉琦在其一系列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论述中,一再强调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作用。其他学者在论及文明起源时也多列举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为进入文明门槛的标志之一。苏秉琦提出,专业化生产出现的时间相当早,由查海和兴隆洼遗址可以看出,七、八千年的辽西地区,制玉已经成为特殊的生产部门,石器生产专业化,制陶技术明显改进,社会大分工已经形成,社会大分化已经开始。但是,因为恩格斯在其经典论述中认为专业化生产出现于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并与社会复杂化密切相关,国内的主流意见仍然认为专业化生产在公元前3300前后萌芽,在公元前3000前后开始的龙山时代得到快速发展,与中国史前时代的社会复杂化过程大体合拍。对公元前3300年之前的专业化生产情况忽视,使得整个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研究缺乏时间纵深,难以对其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难以深入理解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复杂化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因此,对我国史前时代早期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研究成为亟待开展的课题。本文试图对此做一些尝试。

对各种人工制品,如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在遗址中空间分布状况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重要信息。在这种分析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成为考古学家手中的利器。地理信息系统是以电脑为工作平台处理空间数据库的系统,它可以对各种空间要素进行表现、分析、对比以至运算。地理信息系统本不是为考古学开发的,但大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常常要进行空间分析的考古学家们开始对这一新潮的空间分析手段产生兴趣,尝试着利用其强大的功能,使考古学空间分析更加科学化。至八十年代,它被广泛运用于遗址位置预测、文化遗产管理及聚落形态分析。九十年代,随着一些中外合作考古项目的开展,地理信息系统被引入到中国考古学界,主要被应用在区域聚落调查过程中数字化模型的建立。河南颖河流域考古调查、安阳考古调查、伊洛河流域考古调查,山东日照两城考古调查和内蒙古赤峰半支箭河考古调查等项目中都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参与。从目前发表的论文看,主要是在数字化地图上更准确地标注遗址的位置,以三维地图更好地表现遗址与地貌的关系,还缺乏真正的对遗址空间要素的分析,但一些成果已经显示出地理信息系统与考古学相结合的诱人前景。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一个遗址内部遗存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在国内考古学界还是个崭新的课题,本文选用的试验标本是兴隆洼文化的两个保存较好、发表资料充分的重要聚落: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和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试图通过对两聚落房屋内遗物的全面空间分析,发现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线索。

兴隆洼文化分布在今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地区,时代约在公元前8300年至公元前7000年,正当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自1982年以来,已经对该文化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兴隆沟、克什克腾旗南台子、林西县白音长汗、辽宁阜新查海等多处重要聚落进行了全面揭露式的发掘,积累了丰富资料。通过对兴隆洼文化石制工具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对兴隆沟遗址土样水选结果的分析,学者们基本认定兴隆洼文化已经开始种植黍,但各遗址中大量出土的动物骨骼表明,狩猎仍然是食物的重要来源。兴隆洼文化聚落面积多在数千至3万平方米左右,聚落一般有壕沟环绕,沟内为成排分布的半地穴式房址。每排房址的中间位置,一般有一个较大的房屋。目前发现的墓葬基本都是居室葬,各墓葬之间在随葬品的数量和种类上有些差别,兴隆洼遗址房屋F180中的墓葬M118随葬了两头整猪及玉器、骨器和石器等物品,是高等级墓的代表,墓主身份非同一般。简言之,由居中的大房子和随葬品较多的墓葬看,以狩猎和原始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兴隆洼文化社会已经产生了等级分化的萌芽。在这种背景下,陶器、石器和骨器制造等手工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方式是什么呢?是各个家庭自主生产还是产生了受社会上层控制的一定程度的集中专业化生产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23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