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400nit看个啥?90%的人买电视都忽略了亮度

  很多人买电视都先看画质,个啥但画质到底是买电个啥?分辨率?色深?帧率?色域?对比度?其实你能在电商详情页里看到的各种关于画质的参数,大家都写得差不多。视都



  基本都是忽略4K、8/10bit、亮度60Hz/120Hz,个啥103%RGB、买电2000:1(动态对比度是视都开挂的参数),就算有差异,忽略也不过上下浮动个10%。亮度但是个啥有一个关于画质的参数,很少被写入电商详情页,买电也很少被厂商提及,视都但它确是忽略决定电视观感差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它就是亮度亮度,更细节一点也可以称之为亮度动态范围。



  显示技术不断升级,其实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在显示设备上还原更接近真实世界的画面,“所见即所得”。视频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了,影响视频画质的分辨率、色深(灰度)、帧率、色域空间,都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发展。唯独显示设备的亮度,或者亮度动态范围,还停留在一个比较基础的水平。

  硬件参数上,根据我多年评测电视的经验来判断,大部分所谓的高性价比电视,其他画质参数都达标了,但唯独亮度只有200-300nit,稍微良心一点的给到400nit已经顶天了(实测9个分区的平均亮度)。



  就像看投影白天需要关窗一样,200-300nit的电视,加上玻璃没有做反射涂层处理,在阳光比较充足的白天,电视画面是一定会受到环境光影响的,无论你色彩多好,看不清一切都百搭。

  当然这种看不清画面的场景并不是特别多,毕竟打工仔都是晚上才有空,但是亮度还会影响色彩的发挥你相信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的皮肤在不同亮度的光照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和质感,400nit很难把高光部分的质感表现出来,看到的可能就是过度磨皮的效果,不够真实。



  再举个更能感同身受的例子。你在电视里看烟花绽放的场景,烟花中心点真实的亮度可达到3000nit,但是你在400nit的屏幕里,根本看不清楚烟花绽放瞬间真实的颜色,这部分的色彩就被电视屏幕“挤”出去了。

  为什么堪称很高色域的电视,当亮度达不到时,色彩也会显得不真实?因为亮度和色彩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它们之间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概念“显色体积”。只有完整的亮度覆盖加上完整的色彩覆盖,才能展现真实的色彩和画质。



  真实世界中,最高亮度来源是太阳,可达到10^9cd/m2,最暗的莫过于黑暗中微弱的星光10^-6cd/m2。而人眼系统能捕捉到大动态范围里面的10^5cd/m2,人眼虽看不到整个范围,但有一定适应性,通过瞳孔的放大和缩小来适应不同的亮度动态范围。

  400nit只相当于400cd/m2,根本无法满足人眼视觉系统对于环境光线感知的需求。



  看到这组数据,你还会觉得400nit够用吗?不,甚至还想吐槽1000nit都成为了入门级。确实如此,当年有幸在CES上体验了索尼10000nit 8K HDR电视样机,才知道什么叫在屏幕上看到真实世界的震撼。放心不会亮瞎眼,人眼的自适应能力很强,能捕捉到相当多的细节。

  当然,要突破背光亮度不容易,液晶的两片偏振外加滤色片,透光率做到90%就已经很不错了。背光的每一颗LED小灯珠,功率都要提升,或者灯珠排布更密集,前者带来了散热和体积控制的问题,后者除了散热,还要考虑分区控制,那么多密集的灯珠,需要更多的驱动芯片,成本投入不言而喻。



  所以,想要获得高亮度的液晶电视,就没办法谈性价比了。OPPO 65吋的S1,峰值亮度1500nit,价格也去到了7000大洋。海信的65吋U7G Pro,峰值亮度1600nit,价格更是飙到了1万块,这个价格都能入手86吋液晶电视了。而14000nit的索尼75吋X9500H也来到了1W3(后面迭代机型峰值亮度反而缩水了),这么看索尼老机器性价比还挺高的。

  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MiniLED和MicroLED上,只有它们才有望把高亮度电视拉下价格神坛,如果给一个期限的话,我觉得是在5年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