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猪年将至 你知道厦门和猪的故事吗?这有个母猪洞山

原标题:猪年将至 你知道厦门和猪的猪年知道猪洞故事吗?这有个母猪洞山

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陆晓凤)元旦刚过,2月5日就是将至正月初一,我们很快就要进入农历猪年了。厦门昨日,和猪记者采访民俗专家并一路探访,事有山发现厦门与“猪”字的个母缘分还真不浅。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提供的猪年知道猪洞资料看,我市地名中带有“猪”的将至有3个——南猪行巷、猪母洞山、厦门天马种猪场。和猪背后的事有山故事也挺有趣。

猪母洞山

洪脊山的个母别名,因母猪钻进洞中后在另一面出现而得名

提到“猪”与厦门的猪年知道猪洞缘分,不妨先从“洪脊山”说起。将至根据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提供的厦门资料可以看到,洪脊山位于思明区东部的黄厝社区,高程181.3米。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有个别名叫做“猪母洞山”。

“‘猪母洞山’的名字来源于民间传说。”民俗专家卢志明说,相传洪脊山上有一个神秘的洞穴,洞穴深不见底,无人敢从其中穿行。有一天,一位农夫的母猪钻进了山洞中,而后有人发现钻进洞中的母猪在山的另一面出现。于是就有了“猪母洞山”的别名,有人根据传说猜想,山洞穿过整座山,也有人说山洞可以通往海里。不过,这个山洞究竟在哪里,至今众说纷纭,但地名资料里确实记载了这个名称。

南猪行巷

因早年设有猪行,多卖莆田兴化所产的“南猪”而得名

南猪行巷,开平路东,东南起开元路,西北至开平路。卢志明说,清朝末年,厦门出售的猪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吃饲料长大的猪,一种是吃草长大的猪,而吃草长大的猪大多是莆田兴化所产,也称为“南猪”。因南猪行巷早年设有猪行,多卖“南猪”而得名。

厦门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语:“死人不死猪”。这句俗语略带讽刺意味,多用于形容人爱财如命。但事实上,这句俗语的背后却有十分酸楚的故事。

卢志明告诉记者,早年间,“南猪”从兴化运来厦门,要通过海路运输,运猪的人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然而在发生危险时,兴化人往往会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来保护猪的安全,故事的背后也揭示出古时候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不易。

天马种猪场

原是陈嘉庚先生开办的集美农校,后由福建省农业厅接管办场

天马种猪场,位于集美区与同安区交界处,方圆约1平方公里,东北连同安区西柯镇,西南邻集美区侨英街道。原是陈嘉庚先生1926年开办的集美农校。1945年秋停办改称农林村,1949年后由解放军某部借用,1954年11月由福建省农业厅接管办场至今。因紧靠天马山而得名。

在卢志明的印象中,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天马种猪场”的牌子在公路上都是很显眼的。“当时公路很窄,两侧是农田,路牌显得很大。”

猪年将至 你知道厦门和猪的故事吗?这有个母猪洞山

与猪相关的

闽南民间谚语

“丢了猪母还罚饼”

形容身上背着委屈

从前,有位农夫的母猪跑到邻居家去,随后猪就被邻居扣下来。农夫几经打探,得知猪的去处,想要上门讨猪时,邻居却要他按照闽南习俗罚饼才能还猪。这句谚语就来源于这个典故。

“城隍庙的猪头有主的”

寓意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

从前祭祀城隍爷,一般需要用猪头作为供品才显得隆重。猪头要在祭台上摆较长的时间,其间如果有人误拿祭品,主人就会大喊“这个猪头是有主的”,因此形成了“城隍庙的猪头有主的”这句谚语。

“老猪母咬铁饼,嘴硬屁股软”

形容没真能耐还逞强好胜

厦门以前有许多打铁的铁铺,会把铁渣遗弃在野地,野地里生长着野草和野菜。早年间的猪,许多都是放养的,有老母猪会跑进野地。由于贪吃,它将混着铁渣的菜叶、青草吞入口中,又舍不得吐出来,为了啃下菜叶、青草,只好暗自发力,屁股发抖,形成了“老猪母咬铁饼,嘴硬屁股软”这句谚语。

(以上谚语根据卢志明讲述整理)

分享到: